谭云东
今年全国两会,列入计划报告的“东数西算”再度成为热词,各类解读持续刷屏,在A股资本市场,作为新基建投资的焦点,“东数西算”相关概念企业也引来各类资金追捧。
“东数西算”,为何如此受关注?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,算力已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新焦点,抢占制高点,必须全国一盘棋,铺织高效“算力网”。“东数西算”可以说是我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创新体系的一部分,旨在打通“数”动脉,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,优化全国数据中心建设布局。
那么,“东数西算”和湖南有什么关系?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中,8个启动建设的国家算力枢纽节点(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、成渝、内蒙古、贵州、甘肃、宁夏)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并没有直接涉及到湖南。但作为中部省份,湖南更应该找准定位、发挥优势、主动融入,拥抱“数字经济”蓝海。
首先,这是服务国家战略布局的需要。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,和湖南在地理区域上产生链接的就占了一半,湖南处于正中区域,向东可对接长三角,向南直面粤港澳大湾区,向西倚靠贵州和成渝。如何发挥“一带一部”区位优势,在深度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,增强开放的中枢功能,是“十四五”期间湖南的重要课题。而湖南“三高四新”的战略定位,恰恰就承载了服务和融入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、长江经济带发展,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,建设对接西部陆海经济往来双向通道的使命任务。
其次,湖南现有基础大有可为。无论是“数”(大数据)还是“算”(算力),湖南都有自己的底气。先来看“数”,湖南省工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1年湖南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910亿元,同比增长30%,在建和投产数据中心47个,其中超大型数据中心5个、大型数据中心7个。大数据中心已成为湖南新基建重点,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算力和技术支撑。再来看“算”,除了拥有立足湖南,辐射中西部的国家超算长沙中心,还构建了围绕飞腾、鲲鹏CPU和麒麟操作系统为核心的“两芯一生态”。可以说,无论从基础软硬件、应用软件到安全服务,还是从整机到系统集成的计算产业生态,湖南都可以为促进我国数据中心由东向西梯次布局、统筹发展,推动实现“东数西算”循序渐进、快速迭代贡献力量。
第三,湖南数字经济可以借此提速。湖南省工信厅印发的《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(2020-2025年)》提出,争取到2025年,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进入全国前10强,突破2.5万亿元,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%。如果说“东数西算”工程正式启动,如同拉开了我国数字经济新基建的大幕,那么湖南理应在这幕“大戏”中乘“云”而上、腾“云”而起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利用好发展契机,利用好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催生的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带动相关产业的上下游投资,形成更多内需增长点,将湖南建设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、产业聚集区和应用先导区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南京航帆机械厂,本文标题:《芙蓉国评论:“东数西算”,湖南怎么“算”?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